本站
非官方网站,信息完全免费,仅供参考,不收取任何费用,具体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01年初组建成立,是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于2007年由人事部批准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国家(省、部)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是国家特色专业环境工程建设点,在2012年全国本一级学科评估中位列第12名。本学科点坚持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注重提升质量,初步实现了跨越式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成为全国同类学科实力较强和特色鲜明的学科之一。
本学科点以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密切结合山东生态省建设亟待解决的污染控制问题,形成了一支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创新团队和一批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1)在大气环境化学及污染控制研究方面,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项目,在灰霾/酸雨成因和时空分布、污染新粒子、气溶胶和霾化学及其形成机制与源解析等研究领域发现了若干关键性规律,提出了灰霾天气的形成特征及控制措施,对我国大气环境立法、大气污染和酸雨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和山东生态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2)在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研发了多种实用新型单元技术,研究成果及其示范工程受到业界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跟踪研究,多篇研究文章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张建教授率领的流域治污课题组致力于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攻克了南水北调东线治污难题。2013年以来,中央电视台数次对该课题组在流域治污中的突出贡献进行了重点报道。(3)在固体废物与资源化利用研究方面,系统研发了改性农作物秸秆吸附剂等系列新型环境友好功能材料,取得多项突破性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成果。(4)在环境检测与健康研究方面,长期致力于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质(PTS)的分析方法研究,在蛋白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建立了毒性效应评价的新方法,为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的控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5)在环境计算化学研究方面,将量子化学、分子模拟与科学实验相结合,重点研究典型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形成与降解机理,探讨气溶胶成核表面及复相反应的作用机制,创新成果受到了同行的高度关注。(6)在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方面,致力于生态规划、环境预警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工程示范建设工作,研究成果主要用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其所属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创建和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为蓝黄“两区”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近年来,在六个优势研究方向的引领下,本学科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十一五支撑计划、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9项,科研经费合计约2亿元;发表学术论文1425篇,其中SCI收录1201篇;出版学术专著11部,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9项,授权发明专利106项,成果转化7项,直接经济效益9800余万元。2015年,本学科点跻身ESI前1%。
人才是学科建设永恒的主题。本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泰山学者1人,科技部领军人才1人、外专千人计划1人、青年千人计划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山东省杰青4人。本学科点注重各层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且成绩斐然。获奥加诺、高廷耀、唐孝炎等环境领域奖学金人数居全国前列,获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5篇,曾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1篇。本学科点打破学科和院系的界限,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创办的“环境与健康菁英班”为培养复合型高水平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学科点坚持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通过联合培养,学者互访、项目合作和学术会议等形式不断推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香港理工大学等海外院校在科学研究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与法国奥尔良和里昂大学签署了长期的联合培养、互认学分及教师合作协议,每年有10名硕士生和6名教师获得学习交流的机会;申请的山东省第一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山东省中美环境与健康技术合作研究中心”获批建设。本学科点与欧洲著名科研机构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联合申报的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成功获批,使
山东大学成为首批入选该项目环境和地球科学领域的中国高校。
面向“十三五”,围绕
山东大学“综合性、创新性、国际性、引领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本学科点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升学术竞争力为核心,建立一流学科梯队,创立一流研发基地,获取一流科技成果,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流学科建设之路。
江门中考招生管理系统 http://www.xuecan.net/s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