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非官方网站,信息完全免费,仅供参考,不收取任何费用,具体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学参考研网分享
东北农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供广大东农人学习参考!
人力资源管理(硕)(1202Z1)
一、 学科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门类中“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是社会经济和企业运营效率提升的关键推动要素,组织也更加重视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研究组织如何吸纳、开发、整合、激励和保留人力资源,达成效率和公平的均衡,最终推动组织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学科。
二、培养目标: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本学科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管理素质,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或人力资源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基本要求如下:
1.培养严谨治学、格物致知的科学态度,具有创新求实精神以及优良的科研道德。
2.学生必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能,具备优秀、复合的知识结构;学生需具备出色的知识运用能力,能熟练运用本学科领域的技术、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企业管理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和创新。
3.具有在企业(公司)中从事调查研究、分析决策、组织管理或者在高等学校及相关研究机构中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培养能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高、中层应用型人才或者通过继续学习能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的研究型人才。
4.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和初步写作的能力;鼓励学习第二门外国语(达到初级以上水平)。
二、培养目标: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主要研究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总论的研究、工作分析与设计的研究、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的研究、员工的招聘与录用研究、员工的培训与开发的研究、员工的使用和管理研究、员工的绩效考核和职能测评研究、员工的激励与报酬研究、企业管理人才的选拔、任用、培训、开发与激励研究、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诊断与评估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及前景展望等。
2、组织行为学
主要研究内容:在群体行为领域,组织行为学主要关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研究、群体的组织功能研究、群体动力学研究、沟通与交流研究、群体决策过程等方面的内容。在组织行为领域,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文化与环境、组织领导、冲突、组织行为的有效性、授权、组织结构设计、工作团队设计、组织变革与发展动力和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基本年限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
校内用户可见,此处略。
六、修读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并在学科内成立研究生培养指导小组,对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培养指导小组名单在学院备案。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培养计划于研究生复试后填写,并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处备案。
2.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必须阅读50篇以上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低于30%。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提交书面文献综述。
硕士研究生应于第三学期准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必须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3人以上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
硕士研究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3.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要在第三学期末进行考核,具体参照团委《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4.社会实践与学术活动
结合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特色,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农情和国情,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假期积极参加学校集中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和导师应结合硕士生专业学习和论文写作安排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特别是学院承办的研究生论坛活动,将个人研究成果在同学间广泛交流。学术活动不计学分。
5.学分要求
所修课程学分不少于33学分。
6.科研成果要求
论文答辩前必须在二级学会以上的国家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以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第一单位公开发表一篇以上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
七、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全面培养研究生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论文研究工作应注重培养研究生文献查阅与综合能力、理论分析与计算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并应特别注重培养和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学位论文题目应在导师指导下在人力资源管理学科领域内选择确定,根据各导师的要求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其他关于学位论文答辩、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等按研究生部学位办文件执行。
八、主要的学习参考书目及网站
[1]孙泽厚,罗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第二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吴冬梅,白玉苓.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赵曙明. 人力资源管理.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加里·德斯勒. 人力资源管理(第9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顾英伟. 绩效考评.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杨序国,何稳根.绩效管理何以见绩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7]赵文明,赵建伟.员工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实务手册.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
[8]贾斌,杜大为.人员素质与能力测评.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9]方少华.人力资源咨询.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0]杜映梅.绩效管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11]朴愚,顾卫俊.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2]穆涛,赵慧敏.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13]乔治·T·米尔科维奇. 薪酬管理(第六版).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4]张德.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5]赵曙明. 中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6]罗瑾琏. 企业绩效的人力资源整合.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17]孙健敏.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18]翟继满. 劳动合同法再入门——人力资源管理挑战与对策. 中国法治出版社
惠州市中考网上报考系统 http://www.xuecan.net/n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