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非官方网站,信息完全免费,仅供参考,不收取任何费用,具体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硕)(090501)
一、学科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由始建于1948年的动物遗传育种和动物繁殖两个学科在1998年的全国学科调整中合并组建而成,是畜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本学科在我校畜牧学科创始人许振英教授的领导下,经过盛志廉、杨山、陈润生、韩光微、齐守荣、胡殿金、张大鹏等老一代教师和几代学科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完成国家“86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农业部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先后主持培育了哈白猪、三江白猪、滨白鸡等优良畜禽品种,为我国畜牧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本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部重点学科和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现有教职员工24人,其中“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9人(含相当职称人员),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本学科设有“农业部鸡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拥有“家禽遗传育种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具备从事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家畜繁殖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实验条件。
二、培养目标
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领域的教育,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具体要求: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二)掌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并结合学科优势,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分子遗传学与动物育种
分子遗传与动物育种是本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有:农业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品种间、品种内品系间、品系内个体间DNA多态性分析;候选基因分析;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解析;重要性状主效基因的检测与利用;重要经济性状多基因聚合育种;品种分子设计;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动物新品种培育上的应用;动物遗传资源多样性。
2. 数量遗传学与动物育种
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是本学科的传统优势研究领域,也仍然是今后的重点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有:农业动物遗传资源保护;遗传评估理论与方法;杂交育种理论与方法;杂交配套系选育理论和方法;杂种优势预测;QTL检测和定位;育种方案和繁育体系的规划理论和系统优化。
3. 动物生殖生理与胚胎工程
动物生殖生理和胚胎工程是本学科的优势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有:生殖内分泌及调节研究;精原干细胞的制备、冷冻保存和体外分化研究;卵泡微循环与排卵关系的研究;胚胎发育潜力、克隆和孤雌生殖的研究;奶牛体外性控胚胎生产;绵羊乏情季节卵巢卵泡生长发育、排卵和妊娠的研究;牛、羊胚胎移植技术;动物克隆和转基因动物研究。
4. 动物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研究是本学科重点研究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农业动物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农业动物基因组的比较与进化;高通量(表观)基因组学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基因调控网络的构建和分析;系统生物学数据整合与分析。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学位
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长5年。
五、课程设置
校内用户可见,此处略。
六、修读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入学教育、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最低学分要求为33学分,需至少在SCI、EI、CSCD检索源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其它相关具体要求依照东农研字〔2013〕1号文件执行。
七、学位论文工作
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必须经过开题报告、中期进展报告、预答辩、评阅以及答辩等环节,其中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完成。研究生在以导师或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的指导下,通过文献查阅和其他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撰写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报告,提出课题研究计划,并做好开题报告,选题最好是导师研究课题的组成部分。经导师和学科组审定学位论文题目和研究方案后,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有效的研究工作。在研究工作期间,必需及时向导师或指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听取意见,接受指导。在实验过程中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做好各项记录,获取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妥善保存原始数据。实验结束后,必须能够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整理、分析和总结,并撰写出有一定个人见解和水平的学位论文,经导师和院系初审合格后,申请论文答辩。
八、主要的学习参考书目及网站
1. 杨山,李辉.《现代养鸡》,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 朱世恩.《家畜繁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3. T.A.布朗,袁建刚(译).《基因组III》,科学出版社,2009年.
4. 杨金水.《基因组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5. 陈辰,陈晓龙,程尹等.《DNA和蛋白质序列数据分析工具(第3版)》,科学出版社,2012年.
6. R. Durbin(英).《生物序列分析》,科学出版社,2010年.
7. N.C.琼斯,P.A.帕夫纳.《生物信息学算法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8. 周延清,杨清香,张改娜.《生物遗传标记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9. Trygve Tollefsbol.《Handbook of epigenetics》, Academic Press,2010年.
10. Allis CD, Jenuwein T, Reinberg D, Caparros M.《Epigenetics》,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U.S.,2007年.
11. Cesar Martins,Diogo Cavalcanti Cabral-de-Mello et al.《Animal Genomes Under the Focus of Cytogenetics》,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2011年
12. John E,Halver et al.《Fish nutrition》,Academic Press,INC,1989年.
13. Louis R. D’Abramo et al.《Crustacean nutrition,Advance in World Aquaculture (Volume 6)》,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1997年
14. 单安山主编.《饲料非营养调控物质的研究与应用》,
东北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 李爱杰主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16. 雷衍之.《养殖水环境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17. 陈佳荣.《水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18. 喻林.《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实务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
19. 汪晋三.《水化学与水污染》,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
20. John E,Halver et al.《Fish nutrition》,Elsvier,2003年.
21. 林浩然.《鱼类生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年.
惠州市中考网上报考系统 http://www.xuecan.net/neau/